碧海湾品牌大盘即将推出140—170平方米公馆大户,专家盛赞其为深具长远卓越价值的颠覆性产品
公元2008年秋,一种极富颠覆性的全新产品将令整个碧海湾楼市为之震撼不已。
在这一以“公馆”为名的纯大户产品横空出世之前,碧海湾在深圳人心目中一直被定位为以价格取胜的白领聚居地,而在这批公馆大宅问世之后,碧海湾注定将以全新形象吸聚大批财富精英的目光,从而进一步奠定其作为“深圳第二个红树湾”的片区品牌形象。
2004,小梅沙;2006,红树湾;2008,碧海湾。正如深圳每一个全新湾区的崛起都注定将引发人们的无尽争议一样,“公馆”这种高端住宅产品是否适合出现于今日之碧海湾?碧海湾之“公馆”大宅又是否能成功赢得财富人士之青睐?上述疑问已注定将成为2008年秋季碧海湾楼市最大的论题和猜想。而一切谜底的揭晓,都需要市场自己作出最后的抉择。
公馆:碧海湾媲美红树湾的人居资本
公馆,在《古今汉语实用词典》中被定义为“富有与尊崇的私家宅馆”。而在绝大部分深圳财富人士心目中,“公馆”二字往往能让人联想到香蜜湖畔、农轩路旁高贵典雅的中旅国际公馆。如此具有历史感和尊贵感的两个字,似乎并不应该与人们印象中的“白领之城”碧海湾联系在一起?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看看不久前的一则新闻。根据权威媒体的报道,宝安中心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和深圳市规划局宝安分局,日前专门就碧海湾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成果主办了一场专家评审会,最终有两个方案脱颖而出被评选为优胜方案。其中一个优胜方案是由德国AP建筑事务所与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的,另一个优胜方案是由德国ISA意厦国际城市设计集团和北京澳斯派克景观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的。碧海湾最终的城市规划将在对上述两大优选方案修改完善后最终确定。
事实上,就在短短几个月前,全深圳没有几个人能想象得到,碧海湾竟能与“国际招标”四个字联系在一起!更没有人能想象得到,碧海湾的城市设计竟能与两家来自德国的顶级设计事务所联系在一起!然而,神奇的深圳城市规划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成见。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上面那个关于“公馆”与“碧海湾”的问题了。我们可以相信,对一个城区面貌改变最大的就是全新的城市规划了,全球招标背景下的碧海湾规划起点在全深圳无“片区”可出其右,兼具超前规划、山海景观、双港经济支撑的碧海湾不久后注定将成为一座足以与宝安中心区、福田中心区媲美的崭新城区。在这样一座全新城区中出现一批极富品味和尊崇感的公馆物业,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吗?
正如鸿荣源•熙龙湾、万科•兰乔圣菲的出现,让宝安中心区人居拥有了向华侨城、香蜜湖等传统豪宅区叫板的资本一样。富通城•碧海公馆这一颠覆性产品的横空出世,也注定将令碧海湾拥有了与红树湾、大梅沙等湾区媲美的无尽气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充满勇气和决断力的富通,既是碧海湾的开创者,更是勇立潮头指引方向的片区领袖。
注定将日益稀缺的纯大户公馆
当我们近距离欣赏这批极度稀缺的公馆大户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整个碧海湾楼市中极富颠覆性和创新性的升级版产品。与碧海湾传统住宅形态截然不同的是:这批公馆大户竟然采用了极富质感的高级石材,构建出了现代感与历史感并存的精美外立面;该社区组团的园林设计也极具匠心,并不惜血本大量采用了许多仅在顶级豪宅中运用的珍稀花木;整批公馆单位在建筑过程中甚至大量采用了仅用于甲级写字楼的LOW-E中空玻璃等高科技环保建材,从而对历史上的公馆大宅进行了全新的阐述…… “这批珍稀的纯大户公馆产品,可以说是着眼于碧海湾未来而精心打造的特殊产品。但在碧海湾规划前景日益明晰的今天,相信会有大批眼光独到的财富人士能深刻明了这批公馆大宅的真正价值。”一位业内专家在参观碧海湾的这批“公馆”大户时感慨不已:“碧海湾未来既有可能成为红树湾那样的高尚豪宅区,也有可能成为福田中心区那样的繁华都市中心,但无论历史向哪个方向迈进,都将有大批财富人士自觉不自觉地向这一全新城区聚集迁移。今天的这批公馆大户,注定将在不久后显现出其鹤立鸡群的卓越价值。”
或许规划、未来这样的字眼,对于今天的置业者们来说显得有些遥远,那么我们可以看看这样一组实实在在的数据:碧海湾片区今明两年将有数千套单位对外销售,然而其中80%以上的单位都是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单位,像碧海湾“公馆”这种建筑面积高达140—170平方米的纯大户单位更是凤毛麟角。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后期大批项目均深受“90/70”政策限制,这种纯大户公馆单位更将变得越来越稀缺。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在楼市的高潮期而或低潮期,“物以稀为贵”的格言仍是千古不变的投资真理。按照世界顶级富豪巴菲特一直遵循的长线投资理论,目前正是碧海湾“公馆”这样的稀缺物业价值被严重低估,置业者可以果断出手的绝佳机遇。当然,那些习惯“快进快出”的炒房者完全可以走开,但那些关注物业长远价值的真正投资者们,却着实可以细细考察碧海湾“公馆”大户中所蕴藏的巨大财富机遇。
公馆大户颠覆碧海湾人居体系
发表时间:2008/10/18